博洛尼亚vs国际米兰_nba内特罗宾逊身高_彩票中国_500彩票竞彩混合过关 - 5大联赛哪个最强

圖片名稱
+
  • 空心菜da.jpg

空心菜

又名蕹菜(拉丁文名:IpomoeaaquaticaForsk),是番薯屬光萼組植物。在福建、廣西、貴州、四川稱空心菜,福建稱通菜蓊、蓊菜,江蘇、四川稱藤藤菜,廣東稱通菜。該種原產東亞地區,現已作為一種蔬菜廣泛栽培,或有時逸為野生狀態。中國中部及南部各省常見栽培,北方比較少,宜生長于氣候溫暖濕潤,土壤肥沃多濕的地方,不耐寒,遇霜凍莖、葉枯死。分布遍及熱帶亞洲、非洲和大洋洲。

所屬分類:

蔬果類

產品附件:

關鍵詞:

農副產品

生鮮

蔬菜


聯系我們

產品描述

又名蕹菜(拉丁文名:Ipomoea aquatica Forsk),是番薯屬光萼組植物。在福建、廣西、貴州、四川稱空心菜,福建稱通菜蓊、蓊菜,江蘇、四川稱藤藤菜,廣東稱通菜。
該種原產東亞地區,現已作為一種蔬菜廣泛栽培,或有時逸為野生狀態。中國中部及南部各省常見栽培,北方比較少,宜生長于氣候溫暖濕潤,土壤肥沃多濕的地方,不耐寒,遇霜凍莖、葉枯死。分布遍及熱帶亞洲、非洲和大洋洲。除供蔬菜食用外,尚可藥用,內服解飲食中毒,外敷治骨折、腹水及無名腫毒。蕹菜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飼料。
 
栽培技術
蕹菜是一類既可生活于旱地又可生活于水田的水陸兩棲性植物,但還是水分較多時生長旺盛,最適宜在肥水田或畜舍附近的經常排糞水的田中種植。較肥的旱地也能種植,在旱地種植能促進其多結種子,所以留種時可在旱地栽培。
蕹菜對土壤的適應性強,既耐肥,又耐漬,也有一定的耐瘠性,但在人工栽培條件下,為了達到高產,以富含有機質的粘壤或壤土栽培為最適。蕹菜不耐旱。
蕹菜種子在15℃左右開始發芽,生長適溫為20~35℃,種蔓腋芽萌發初期溫度達30℃以上時,萌芽快。光照要充足,但對密植的適應性較強,屬短日照型,特別是藤蕹比子蕹對短日照要求更嚴,日照稍長就難于開花、結實,故常用無性繁殖。
蕹菜分旱栽和水植兩種栽培方式。北方以旱栽為主;南方旱栽、水植并存。早熟栽培以旱栽為主,中晚熟栽培多數水植。
 
旱蕹菜栽培技術
(1)播種、育苗與定植:旱蕹菜可露地直播,也可育苗移栽。華北地區圳地播種一般在4月中旬前后陸續進行,可一直延續到8月份。若利用保護設施,播種期可提前。露地直播采用條播或點播,行距30厘米~35厘米。點播穴距15厘米~20厘米,每穴點種子2、3粒。直播畝用種量10千克左右,當苗高3厘米左右便可分批進行間苗,最后按15厘米~20厘米距離定植。
育苗移栽多采用平畦育苗,撒播。每畝苗床用種量18千克左右,可定植10~15畝。
蕹菜種子種皮厚而堅硬,吸水慢。早春氣溫低,出苗緩慢。如遇低溫多雨天氣,容易造成爛種,所以應于播種前浸種(約浸24小時)催芽,播后蓋細土1厘米厚,以利種子出芽和扎根,并覆塑料薄膜提溫保溫,待苗出土后撤摸。5~7天后出苗。當苗高15厘米~20厘米時分批取大苗移栽定植。定植株行距為15厘米~20厘米左右,每穴1~2株。
(2)無性扦插:凡是不能開花結實的品種,只能進行無性扦插繁殖。蕹菜易發不定根,故無性繁殖易成活。具體方法不一。有些地方是將前一年留好的種蔸直接栽植于大田,幼苗長出35厘米以上時進行壓蔓,以便再發新根,促發新苗。以后經常壓蔓,直到布滿全田,再分期分批采收上市或移栽。也可將前一年留下的藤莖置于20℃~25℃的溫暖苗床催芽,苗高10厘米~20厘米時扦插在背風向陽、溫暖肥沃的土壤之中,以擴大繁殖系數,然后扦插于本田。
(3)肥水管理:旱栽宜選擇地勢低,土壤濕潤而肥沃的地塊栽培。定植活棵后,除要中耕除草,以利提高地溫外,還要施追肥。定植1個月后,進入夏季,氣溫升高,植株生長迅速,需肥需水量大,要勤追肥、勤奮澆水。
肥料以追施衡薄人糞尿和速效氮肥為主,追肥濃度不能過高,以免燒苗,應掌握稱輕后重的原則。土壤要經常保持濕潤狀態。尤其是高溫干旱季節,要勤澆水、澆足水。為促使莖葉迅速生長,提早采梢上市,可用20ppm赤霉素對幼苗進行葉面噴霧,每隔7~10天噴一次,共進行2~3次。
 
水蕹菜的栽培技術
蕹菜有淺水栽植和深水浮植兩種。
淺水栽植是利用淺水田或淺水塘栽培。栽前先將水放掉,進行整地、去除雜草,然后扦插。插條長約20厘米,按26厘米左右間隔距離斜插入2~3節,深度3厘米左右,種秧葉露出水面即可。扦插后,為提高土溫、利于發根成活,水層不宜過深,一般以保持6厘米~9厘米為宜。
深水浮植的方法是將蕹菜秧按15厘米左右的距離,編在發辮的藤蔑或稻草繩上。為使繩子兩面的重量相等,要將種秧的頭尾相間旋轉。
藤蔑或草繩長10米分3米,兩頭做成圓圈,套在塘邊的木樁上。這樣,種秧便可隨水面升降而上下浮動。為了便于管理,藤蔑或草繩在水中的排列方式可采取大、小行。大行兩繩之間相距1米,小行兩繩之間相距30厘米。
水蕹菜的管理簡單,在水質比較肥沃流水處,植株生長良好,一般多不施肥。而在缺肥的死水處,則應施肥。下水時溫度高,每10~15天采收1次,天涼后,隔20多天采收1次。采收方法同旱蕹。浮水栽植的蕹菜植梢肥嫩,但因不便施肥,一般產量不高。到生長后期莖葉衰老,而秋季葉菜種類已多,可放任生長,作青飼料用。至霜降以前采收完畢。
 
病蟲害防治
 
炭疽病
一、危害與診斷:
主要為害葉片及莖。幼苗受害可導致死苗。莖上病斑近橢圓形,葉上病斑近圓形,暗褐色,葉斑微具輪紋,均生微細的小黑點,發生嚴重時,葉片枯死,植株局部或全部死亡。
二、防治方法:
發病初期,可選用8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,78%波爾錳鋅可濕性粉劑 500~800倍液,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,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等噴霧防治,10天1次,連續防治2~3 次。
 
腐敗病
一、危害與診斷:
是全株性病害。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水浸狀病斑,后漸擴至葉柄和莖部、產生褐色斑或腐敗,后期在葉柄或莖上產生大量暗褐色菌核。
二、防治方法:
加強苗床管理,科學放風,防止苗床或育苗盤高溫高濕條件出現。
苗期噴灑植寶素7500~9000倍液或0.1%~0.2%磷酸二氫鉀,可增強抗病力。
用種子重量0.2%的40%拌種雙拌種。
苗床或育苗盤藥土處理。可單用40%拌種雙粉劑,也可用40%拌種靈與福美雙1:1混合,每平方米苗床施藥8克。藥土處理方法同猝倒病。立枯病單發區,單用拌種靈防效不高,須混入等量福美雙方可奏效。也可采用氯化苦覆膜法,即整畦后每隔30厘米把2~4毫米的氯化苦深施在10~15厘米處,邊施邊蓋土,全部施完后用地膜把畦蓋起來,12~15天后播種定植。
 
白銹病
一、癥狀表現:病斑在葉背面生,葉正面初現淡黃至黃色斑點,后漸變褐,病斑較大,葉背面生白色隆起狀皰斑,近圓形或橢圓形至不規則形,有時愈合成較大的皰斑,后期皰斑破裂散出白色孢子囊,葉片受害嚴重時病斑密集,病葉畸形,葉片脫落.
二、發病條件:
連作地、前茬病重、士壤存菌多;或地勢低洼積水,排風不良;或士質黏重,士壤偏酸;
氮肥施用過多,栽培過密,株、行間郁敝,不通風透光;
種子帶菌、育苗用的營養士帶菌、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或帶菌;
早春多雨或霉雨來早、氣候溫暖空氣濕度大;秋季多雨、多霧、重露或寒流來早時易發病;
大棚栽培的,往往為了保溫而不放風排濕,引起濕度過大的易發病。
三、防治方法:
選用地勢高燥的田地,并深溝高畦栽培,雨停不積水。
播種后用藥士做覆蓋土,移載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,這是防治病蟲的重要措施;
使用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,并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殘體;
水旱輪作、育苗的營養土要選用無菌土,用前曬三周以上;
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閑期,棚內灌水,地面蓋上地膜,閉棚幾日,利用高溫滅菌;
選用抗病、包衣的種子,如未包衣,則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;
合理密植,及時去除病枝、病葉、病株,并帶出田外燒毀,病穴施藥或生石灰;
地膜覆蓋栽培,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。
 
蟲害
 
雍菜菜青蟲
一、癥狀表現:
主要是對葉面的啃傷。
二、防治方法:
農業防治
冬季清除地上部枯葉及病殘體,并結合深翻,加速病殘體腐爛,采收罷園后,要徹底清除病株殘葉,集中燒毀。
重病田實行 1~2 年輪作,施用腐熟的有機肥,減少病蟲源。
科學施肥,加強管理,培育壯苗,增強抵抗力。
雨季來臨時,及時開溝排水,田間不積水。需澆水時應選擇在晴天下午進行,每次澆水不要超量,切忌大水漫灌。
藥劑防治
可選用2.5%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,2.5%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,5%氟啶脲乳油1200倍液等噴霧防治,7~10天1次。

上一頁

下一頁

上一頁

下一頁

相關產品

聯系我們

提交留言